2022年12月17日(六)14:00–16:00
第一場
本草綱目人部藥與女性身體
主講人:陳秀芬(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)
第二場
「人部」新藥的誕生:人魄與木乃伊
主講人:張哲嘉(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)
日期:2022年12月17日(六)
時間:14:00–16:00(UTC+8)
地點: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
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大學科教中心
線上直播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NTUCASE
2022年12月13日(二) 14:00–16:00
講座主題|當歸素迎戰優美露 — 女人要藥的近代跨界史
講座時間|12月13日(二) 14:00–16:00
活動地點|國立東華大學(人社一館第二講堂)
報名連結|https://reurl.cc/06p2Ro
※如果無法現場參加,我們也有提供線上直播服務喔!
瞭解更多|https://nstc-salon.mystrikingly.com/blog/066
線上直播|https://reurl.cc/lZo9dd
講者|李貞德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)
主持|潘宗億(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)
與談|陳元朋(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)
計畫主持人|陳國榮(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)
指導單位|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
主辦單位|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
承辦單位|國立中正大學
協辦單位|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、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
聯 絡 人|國立中正大學 鄭小姐 mostsalon@gmail.com
2022年12月16日(五)14:00–17:00
講題:從稀缺到否認:全球環境治理的能源政治
主講人:Cyrus Mody(荷蘭Maastricht大學教授、STS program主任)
主持人:洪文玲(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)
與談人:黃令名(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)、楊智元(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助理教授)
日期:2022年12月16日(五)
時間:14:00–17:00
地點: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937室(金華街187號)
活動簡介(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撰文):
Mody將以STS觀點分析全球環境治理的能源政治。能源無疑為目前STS研究、政府政策與企業經營的關鍵詞。Mody教授將會把時間回推到1970年代;當時,由於太空探險的進程,人們開始體會到,地球為懸浮在莫大宇宙中的一個球體:在環境治理上,人們也開始以「全球」為尺度,思考「全球環境」的議題。影響所及,一張跨越產官學界與國界的網絡油然而生。Mody教授將會針對當中石化產業的角色。依他所見,從一開始,石化產業便是重要的全球行動者,不僅參與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建構,還策略地加入氣候變遷議程的設計,既進入氣候變遷科學的內部入室操戈,甚至在某個程度上為之代言。Mody教授將告訴我們此「全球環境主義」的影響,以及對今日能源政治的啟發。
2022年11月23日(三)10:20–12:10
講 題:生態經濟的比較不利益性:美國水資源保護與俄烏戰爭二例
主講人:劉士永(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、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)
主持人:呂紹理(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)
日期:2022年11月23日(三)
時間:10:20–12:10
地 點:國立臺灣大學普通教學館406教室
無需報名,與會來賓請遵守以下規定:
1.尊重著作權,現場不得錄音、錄影或上傳網站。
2.遇疫情升級管制緊縮,各項異動將公告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網頁。
2022年12月8日(四)09:00
講題:Agrarianism, Spirituality, and the Ecopoetics of Hope: A Conversation with Norman Wirzba
主講人/與談人:
Norman Wirzba(美國杜克大學神學與生態學名譽教授、凱南道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)
周序樺(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)
日期/時間:2022年12月8日(四)9:00 (GMT+8)
活動形式:線上
主辦單位: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「種種看」計畫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uf2UMgcSFSkAJJHb7
在本次活動中,徜徉在神學、哲學、生物學、農業與環境等領域的研究者Norman Wirzba將接受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序樺的訪談。Wirzba教授在其編著的開創性著作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: The Future of Culture, Community, and the Land(暫譯為《不可或缺的農業讀者:文化、社群與土地的未來》,2003出版)中,為作為信念的、社群與交流之日常實踐的農業主義研究,提供奠基性的貢獻。在其最新的著作Agrarian Spirit: Cultivating Faith, Community, and the Land(暫翻為《農業靈魂:耕耘的信念、社群與土地》,2022出版)中,Wirzba教授不僅聚焦於心靈面向,更關照耕作的實際實踐,藉以再次論及文學與環境農業主義之間的關係。在本次訪談與對談中,Wirzba教授與周教授將反思、討論、闡明作為替代性未來與生態保育基礎的耕作、生產與消費實踐。
關於主講人/與談人:
Norman Wirzba 為 Gilbert T. Rowe 講座之基督教神學名譽教授,並為杜克大學凱南道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。其研究與教學興趣在於神學、哲學、生態學、農業與環境研究之交織。Wirzba教授成長美國阿拉巴馬南方的農場,先後在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(University of Lethbridge)學習歷史,在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(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)研讀神學,並在芝加哥羅耀拉大學(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)鑽研哲學。而後他任教於加拿大的聖托馬斯莫爾學院(Saint Thomas More College)/沙斯卡寸旺大學(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)、美國肯塔基州的喬治敦學院(Georgetown College)、杜克大學神學院(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)。其著作等身,包含Agrarian Spirit: Cultivating Faith, Community, and the Land (U of Notre Dame P, 2002), This Sacred Life: Humanity’s Place in a Wounded World (Cambridge UP, 2021), 以及 Food and Faith: A Theology of Eating (Cambridge UP, 2019)等書,並為第一部集結農人論文的著名英文論文集The Essential Agrarian Reader: The Future of Culture, Community, and the Land (Counterpoint Press, 2004)的編者。他喜愛烘焙、下廚,以及從事木藝,也享受彈吉他,並試圖種一些食材。
周序樺(Shiuhhuuah Serena Chou)為臺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。其研究興趣包含跨太平洋文學、醫療—環境人文學,以及生態靈性。他目前一邊撰寫有關有機農業與重塑世界的生態詩學體裁的專著,一邊種植蔥、蘆筍、桑椹與瓜類,並持續不斷地在其位於臺北的辦公室的生態空中花園與其23位同事一同執行「種種看」計畫(Farm for Change project)。
Norman Wirzba教授個人網頁:https://www.normanwirzba.com/?fbclid=IwAR0O4SWbgiZCMu_4-O_8WCzUqzfgtwJPhH8WKTntCKpl8-WwvwOImQjGu3Y
Norman Wirzba教授於William Belden Noble講座授課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88Albmd8xg
2022年11月30日(三)10:10–12:00
主持人:侯嘉星(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)
主講人:何俊頤(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)
日期:2022年11月30日(三)
時間:10:10–12:00
地點:國立中興大學人文大樓422教室
活動網頁:http://www.history.nchu.edu.tw/news_detail.php?Key=483
*本活動為公開演講,無需報名
2022年11月24–25日
「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」工作坊
日期:2022年11月24-25日
地點:國立中央大學文一館A-107
主辦單位: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、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
協辦單位: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
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LeKBLPXHcpsy914P7
活動網頁:http://www.history.nchu.edu.tw/news_detail.php?Key=488
2022年11月20日(日)9:00–16:00
日期:2022年11月20日(日)
時間:9:00–16:00
地點:地理環境資源系館,地理一教室
主辦單位: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翁葳老師研究室
報名連結: https://tinyurl.com/2c3h6yf2
活動網頁:http://www.geog.ntu.edu.tw/index.php/tw/announce/activity/icalrepeat.detail/2022/11/20/376/-/?filter_reset=1
議程
o上午場 9:00–12:00 (中文)
09:00–09:40 | 黃敬文 Renewables Consulting Group (RCG)
台灣能源轉型務實議題探討
09:40–10:20 | 陳米蘭 Tamkang University
Taiwan Can Help? Mapping the Politics of Net Zero
10:20–11:00 | 黃鐘 Taiwan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
Introduction of decarbonization plans for electric power suppliers
11:00–12:00 | 平台討論
o午餐 12:00–13:00 現場提供餐盒
o下午場 13:00–16:00 (English)
13:00–13:40 | Luís Costa 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
Co-designing an integrated energy model to support the rapid appraisal of decarbonization options: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s
13:40–14:20 | 潘述元 Bio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, NTU
The role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arbon-neutral energy towards a carbon-negative scheme
14:20–15:00 | 錢克瑄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, NTHU
Translating energy transition differently: Policy-making,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, and the infrastructural reconfiguration
15:00–16:00 | 平台討論